行业动态
消委会抽检智能马桶,科勒、欧路莎产品存隐患
2016-12-21 15:06  点击:779
 早前,广东省消委会委托专业机构对国内在售的12批次智能马桶盖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在12月中旬发布。根据广东省消委会公布的检测结果:科勒、欧路莎等企业生产的智能产品存在用电安全隐患,消委会对问题描述为“不符合结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固体绝缘的要求。”

 

 

 

科勒、欧路莎 等智能马桶盖

被检出质量不合格

此次检测依据的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2005),对国内销售的12批次智能马桶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强制标准中,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机械强度等8个项目,全部样品均符合标准。

但另一方面,在结构、接地措施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固体绝缘等3个项目中,就有数款样品不达标,包括科勒一款型号为“K-4737T”、欧路莎一款型号为“EB-600”的产品。

(科勒“K-4737T”智能马桶盖)

(欧路莎“EB-600”智能马桶盖)

广东省消委会认为,智能马桶盖产品使用时与水、电相通,涉及人身安全,因此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制定的强制标准。消委会称,此次检测出的问题,原因可能是企业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研究掌握不够或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

 

什么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

在此次检测中提及智能马桶盖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等术语,这在之前的相关抽查中是比较少见的,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为电气间隙。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固体绝缘:这是指用于隔绝不同电位导电体的固体,与气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相比,固体绝缘材料由于密度较高,因而击穿强度也高得多,这对减少绝缘厚度有重要意义。

智能马桶盖属于家用电器,且常处潮湿环境,因此在用电安全问题上必须十分严格。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2005)规定,器具的结构应使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足够承受器具可能经受的电气应力,且三者的评定必须分别进行。

用电

问题

是智能马桶质量频发的重要因素

智能马桶盖体积轻薄,在狭小的空间里同时布局水箱和繁复的电路,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漏水漏电问题。事实上,用电安全问题一直是智能马桶的质量重灾区,近段时间多个相关质检都提及产品的用电安全问题。

201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年智能坐便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有5批次产品接地措施不合格、2批次产品输入功率不合格、3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所属企业包括乐家、新泰和、英士利、惠而浦等。

2016年5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个智能马桶样品比较试验结果。在质量与功能的相关项目中,有5个样品未使用达标的阻燃材料,3个样品输入功率和电流明示与实测差距大,2个样品使用说明有缺失。

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公布2015年日本、韩国、越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出口电子坐便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检结果。结果显示进口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56.0%,主要原因为电气安全不合格。

2016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智能马桶等产品的抽查结果,有18家企业生产的18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APPOLLO一款智能马桶存在安全水位技术要求、水箱安全水位、输入功率和电流、耐热和耐燃等多种问题;浪鲸一款智能马桶除耐热和耐燃不合格外,接地措施也存在问题。

2015年11月,黄岛检验检疫局抽取了9批进口智能马桶盖,其中7批不合格,不合格率达78%。其中有多款产品不符合用电安全的相关准则,包括电源线插头样式不符、接地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