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专题 » 正文

炉灶起源,你了解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1  浏览次数:504
核心提示:古语云:民以食为天,而这个天,非灶无以成。从远古时代到现今,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灶具也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而这个天,非灶无以成。从远古时代到现今,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灶具也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为追求更便捷的烹饪方式在灶具发明、改进和完善方面展现出来的智慧和技巧。

 

起源

        相传人类第一次吃到熟食是因为一场偶然的天火:雷电击中林木,造成森林火灾,烧死了林中的野兽,人类得以发现被火烧过的肉更美味。从此人类便发明了钻木取火,不再“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就是灶具最原始的面貌。

 

火塘时代

       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灶具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古人在地上挖一个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即成火塘。火塘可以使火力集中而又不容易烧到别处,但是火力难以控制,还得忍受烟熏火燎,食物也容易焦糊。至今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仍然能看到这种形式的灶。

 

高台灶时代

        陶土的兴起,由陶土而制的高台灶也成为了富人的标志。相对于火塘,高台灶高出地面并且可以移动,搬家时也方便带走。但是依然没有解决火力难以控制的问题。

 

列鼎而食时代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代极为普通的烹饪器。但由于后来实用意义逐渐减弱,到春秋战国时期,列鼎而食仅在贵族中流行,鼎的花纹也是千姿百态,煞是好看。但过分追求灶具的外表,实质功能却没有跟上,用鼎也难以把控火力。

 

多灶眼时代

       秦汉以后,人们更追求食物的多样化,带有排烟管道的炉灶应运而生,解决了烹饪时的烟熏味。有的甚至多达6个灶眼,大幅提升了烹饪效率!然而,不同的灶眼需要不同的火候,操作难度也大大提高。

 

风箱时代

       明朝宋应星《天宫开物》一书多处记载了活塞式风箱,本是用于冶金领域,后来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活塞式风箱是通过拉开活动木箱向火塘内送风,使得火力更旺盛,烹饪时可以实现爆炒。

 

燃气灶时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煤气被广泛应用,世界上第一个煤气炉于1826年诞生。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在中国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现今,消费者不仅关注燃气灶具的功能、结构、外观,更注重体验感。15-10310-24996631.jpg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闽ICP备1802485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