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视野观察 » 正文

法国香水源于随地大小便的恶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7  浏览次数:1392
核心提示:在中世纪的巴黎,城市中是没有公共厕所的,既然没有厕所,于是大家一起随地大小便了。树林里、街道上、门前屋后,甚至连王宫里也不能
 

 

在中世纪的巴黎,城市中是没有公共厕所的,既然没有厕所,于是大家一起随地大小便了。树林里、街道上、门前屋后,甚至连王宫里也不能幸免,王宫中甬道的每块石头上、宏伟的迎宾台阶上到处是大小便,在中国你去紫禁城试试,大内侍卫分分钟KO你。1578年,亨利三世实在无法忍受了,每天下令起床之前必须把宫殿刷洗干净。1606年,亨利四世在圣日耳曼离宫居住时曾下令禁止一切不文明的行为,但就在颁布禁令的当天,小王储就因为冲着自己房间的墙壁撒尿被抓了个正着。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路易十四就是这干的,为了解决凡尔赛宫、卢浮宫和枫丹白露宫到处是大小便的问题,只有采用一个办法,那就是轮流搬家。每月搬一次家,当人们尿这里时,就清扫另一处行宫,清扫干净了就搬过去,如此反复。

你说欧洲的堂堂贵族们居然如此被大小便欺负,天理何在?

1270年的巴黎有条法规这样说:“任何人均不得自楼台窗倾倒粪便,白天黑夜均不可,否则将处以罚金”。执行不下去。

执行了一个世纪后,改了:不过你在倾倒大便之前,大喊三声“注意尿、注意尿、注意尿”,你就可以倒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上千年的时间,后来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流行与当时的城市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巴黎人民为了应对肮脏的城市也是煞费苦心,为什么法国的香水世界驰名,为什么工艺那么好,这都是有原因的,为了掩盖城市的臭气以及自己身上的汗臭,只能用些香水来掩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看来哪里有报怨哪里就有商机,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欧洲人与粪便的斗争持续了一千多年,期间可谓是困难重重。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人们都随地大小便。在中世纪的法国,几乎每个城市的市场边上都会自然形成一个公厕街,那些赶集购物的人们就在街上直接露天大小便。

在法国南部的特鲁瓦城,有个公厕街叫木头街,很不巧离市政厅很近,所以当时的特鲁瓦城的公务员们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17世纪时,忍无可忍的特鲁瓦城法官决定立法禁止人们继续把木头街当作露天厕所,结果民众起义了,一场因为随地大小便引发的骚乱爆发了,一个纺织工人率领代表团前往市政厅上访,抗议法官们侵犯基本人权!他们的口号宣称:“我们的父辈在那里大便,现在我也在那里大便,我的孩子还会去那里大便!”民意汹汹,最后,市政当局退缩了,特鲁瓦城市民通过团结的力量捍卫了自己与生俱来的随地大小便的权力!

厕所这种东西其实早就出现了,可是中世纪的欧洲不知道为啥慢慢不使用了,包括古罗马的下水系统其实比较发达,但是欧洲的各大城市似乎没有继承下来。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感觉随地大小便不太好之后的做法是划出一个区域集中方便,比如在家中随地大便之后,扫起来之后扔到房子的一角(此时粪便还在屋里),正常情况下是长期存放的,下水管道也是没有的。在城市中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公厕街,家里的粪便装不下了就集中往河流或者野外倾倒。《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讲过他的一次驴友经历,他有一次去意大利的加尔达,在旅馆住宿时他问店小二,你们这儿在哪大便啊?店小二抬手一指“院子里”,歌德马上呵呵了。当时的人们将自家后面的小巷和附近的沟渠当作倾倒污物的地方。

欧洲中世纪的厕所最开始被称为“私室”,通常被用来指代城堡里的厕所,但在中世纪时的名号也是五花八门。“神父之洞”是比较出名的,因为英国人曾用它来藏匿罗马天主教神父,使其免受迫害。其他还有“舒适之所”、“祈祷室”、“小教堂”等等,但是都没有孙悟空那个“五谷轮回之所”精辟。

中世纪欧洲的有些厕所建在城墙上,但是冬天使用城墙上厕所的经历很可怕,据说当时有很多人的屁股都冻僵在石座圈上,所以后来厕所都建在了火堆、餐厅、厨房等有供暖的地方,避免了冻住屁屁的尴尬,城墙上的厕所会将排污口朝向护城河,这样排出的大便经过斜面和自由裸体运动,最终排泄到下方的护城河,多年以后,护城河中散发酸爽的气体使城堡生活变得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有的河流因此被粪便填平了,伦敦的弗利特河就负责收集了几个世纪的粪便,等到河水终于停止流动的时候,弗利特河也变成了弗利特街,这条街可是英国报业的发源地,泰晤士报、每日邮报等100多家媒体曾在这里设置报馆。

有些珍贵的茅厕和粪坑常常会离饮用水不远,有的离餐厅还不远,伦敦塔的厕所就盖在亨利八世用餐的宴会厅隔壁,但是这样的格局也会带来尴尬。

1183年,就发生了一起厕所旁边的餐厅掉进粪坑里事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丧失了其中欧地区王国的领导者,所以那些皇子们都回来了,当然随从也不能少了,回来了那得聚餐撸串开party啊。一共八位皇子以及效忠于皇子们的骑士齐聚在阿尔福特城堡的大厅里准备用餐,虽然有不高兴的事情,但是宴会总是让人感觉到欢乐。正当大家把酒言欢的时候,不幸发生了,地板超载了,木质地板噼里啪啦地断裂,整个正在happy的贵族们一起掉进了城堡下方好几英尺深的粪坑之中,众人都淹没在满是粪便的深坑中,无一幸免。难怪中国的风水先生都说,厕所、厨房、餐厅不能离太近。

中世纪的欧洲还是农耕社会,即使人们肆意地随地大小便,却也没有达到迫在眉睫的地步,但到了工业革命前夕,欧洲各大城市已经有了几十万人口,可人们的习惯还是原来的习惯,粪便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去解决的地步了。

到了中世纪晚期,巴黎人为了清理市容终于行动了,他们把粪便集中起来,然后堆积在城墙外侧,呵呵,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可是貌似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城市在发展,粪堆也在扩大,城外的粪堆甚至成为威胁巴黎军事安全的因素,粪堆的高度就要达到城墙的高度了,敌人踩着粪堆就能进城了,要说当时的巴黎人也够懒的,他们不想着怎么把大粪拉走,而是直接加高城墙。

这样的环境,估计身份即使是国王,也没人愿意穿越回去了,但是想想厕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侧面,这里有人类阶段性的愚昧,也有人类闪光的智慧,今天人们能坐在马桶上自由地刷朋友圈着实要感谢千百年来的先贤们。下面为小伙伴们分享了厕所发展的一些要点。

  在辉煌的古罗马,已经设有公厕。图中沿着墙壁排开的空洞,就是坐便器,下面则是沟渠。古罗马完善的水循环系统使得沟渠里面始终有流水。与我们现在重视隐私的观念不同,古罗马的公厕是社交的场所,没有隔板,不分男女。

  图为意大利罗马奥斯蒂亚古城遗迹内的坐式厕所。中国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内的厕所,建于2000年前,是在中国最早使用的石制坐便器。尽管看上去和如今的坐便器相差不大,但因缺少排水系统而并不具有现代意义。

  1861年,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改进了抽水马桶,并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自此,人体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之后,英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每幢房屋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马桶大大地普及。图为英国早期的抽水马桶。

  19世纪60年代,抽水马桶在欧美盛行开来,并传播到亚洲国家。在彼时的美国,马桶代表着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图为,一对夫妻从火车站的马桶商店里购买了一只马桶。

如今,在如厕这件事上,日本恐怕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厕所。而其核心组件智能马桶盖,却是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医疗和老年保健。日本经引进并改良,于上世纪80年代推出全新产品,集便盖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图为1987年日本卫浴品牌TOTO的一款智能马桶,带有洗手槽。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闽ICP备1802485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