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的发生虽然有“乌龙”的嫌疑,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个事件再一次将“中国游客”和“智能马桶盖”推上了关注热点。虽然中国智能马桶盖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的智能卫浴企业在市场培育和品牌推广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也要让消费者知道并相信,中国生产出的智能卫浴产品能让他们放心使用。
10月17日,一对中国夫妇跟团游日本,当晚入住名古屋东横Inn酒店。翌日退房时,顺手把酒店方面置于房间床下的智能马桶盖拿走,酒店发现后,随即电话联系导游并报警。
据了解,导游原本跟酒店方面澄清游客没拿走马桶盖,后经再三确认,发现确实是该游客拿走了。在导游的确认下,该夫妇承认自己偷了酒店的马桶盖,并且当晚就将马桶盖寄回酒店,而酒店方面也表示不再追究。随后,其中一名涉事游客向旅行社提交了一份手写的道歉书,提及了事件始末。
文字转录如下:
至于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马桶要盖放在床底,就有知情者在微博称,酒店原本打算近期内对客房的马桶盖进行更换,但可能会有房间来不及更换,因此新马桶盖会暂时放在床底。
大意如下:
就是说,是酒店方面要为房间更换马桶盖,而涉事夫妇所住房间还没更换,于是酒店方面就将新马桶盖暂置床下,而该夫妇临走前却因“贪小便宜”心理而顺手牵羊。最新消息透露,目前马桶盖已寄还酒店,而游客及领队还在日本,计划22日回国。
2015年,因为对国产智能马桶盖的了解不够,中国消费者引发了“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事件。
实际上,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智能马桶盖研发制造企业,例如恒洁卫浴和九牧卫浴等一线卫浴品牌中,它们的智能卫浴产品并不比进口的差,而且部分产品功能还要优于进口的产品,而国内专业研发智能盖板的企业,例如喜尔康智能卫浴和西马智能卫浴等,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同样是过硬的。
2016年7月份,央视二套播出的《消费主张》栏目,对中日美韩20款智能马桶进行横向测评,测评项目既包括智能马桶的冲洗能力、水温控制等基础项目,也包括防漏电、防水、阻燃等关乎人生安全的技术。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智能马桶并不比国外同类产品差,而且在洗净能力等基础项目上,甚至要比国外卫浴品牌的产品优胜不少。
例如,《消费主张》节目的工作人员在对智能马桶停电应急冲水进行测试时亦发现,国内产品在停电状态下可以很简单地进行冲水,而数款美日产品的冲水步骤则较为繁琐。
透过这一系列对比测试,传递出这样一些信息:一些中国品牌产品并不比国外大品牌产品差,而且价格还要低上一大截,可谓质优价廉;而且中国家庭的卫生间和国外不同,外国产品未必适合中国消费者。
但另一方面,这个事件在侧面上也说明:中国智能卫浴起步晚,市场普及率低,消费者对中国智能卫浴产品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智能卫浴电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智能坐便器市场累计销售量约500万台,市场保有量估计有300~400万台,普及率仅为1%,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普及率也仅为8%和5%,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几乎为零。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卫浴产品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对国产智能卫浴的了解。
虽然中国智能马桶盖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的智能卫浴企业在市场培育和品牌推广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也要让消费者知道并相信,中国生产出的智能卫浴产品能让他们放心使用。